2018-2019学年沪科版选修3-5 3.2原子模型的提出 教案
2018-2019学年沪科版选修3-5           3.2原子模型的提出   教案第1页



目: 物理 授课时间:第 17周 星期 三 2017 年 5月 25日

单元(章节)课题 第三章 原子世界探秘 本节课题 3、2原子模型的提出 课标要求 1、 知道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现象;

2、 理解卢瑟福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提出的依据;

3、 知道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 学家们细致、敏锐的 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 学的 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 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 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让学生着重了解从实验事实到核式模型之间的分析过程,体会对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的认识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原子的内部结构学生有所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枣糕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 , ]

  2.在教学中渗透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渗透物理学方法:模型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