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上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第1页

1. 长度单位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课时

  (2)认识米和用米量 1课时

  (3)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1课时

  (4)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1课时

  (5)练习课 1课时

  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题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活动中,通过全面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学习,全面巩固新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