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第47~51页的例1、例2和练习八,教学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第二段,第52~56页的例3、例4和练习九,教学把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以及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第三段,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是:第一,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第二,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第三,笔算加、减法的基本程序及进、退位的规则。因此,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先让学生算,再在讨论中理解算理。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而小数末尾的数对齐,并不一定是相同数位对齐。

  2.适当指导学生计算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的题目。

  这类题是小数加、减计算的难点。一是难在写出的竖式与学生已有认知的矛盾。如3.4-2.65,竖式中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而减数的百分数有"5"。面对这一情境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二是计算过程往往涉及退位或连续退位,而退位本来就是计算减法的难点。教学时着重抓两点:第一,启发学生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0。例2列出竖式后可以提示:这道题要从哪一位算起?百分位上要算几减几?第二,学生在被减数末尾添0后,要进一步追问"添0的依据",以促使学生有根有据地思考。至于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也可提示:整数可以看作特殊的小数,其小数点可补在个位的右下角。

  3.要恰当把握计算的难度要求。

  《标准》对笔算加、减法的要求有所降低,第一学段整数加、减法的目标是: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由此可推知:小数加减法也应限定在相应的范围内,如,9.6+18.4可看作两位数加三位数,25-5.6可看作三位数减两位数。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适当控制计算的难度,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4.让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体会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数的概念的扩展通常都源自运算的需要。例如,在自然数范围内,两个自然数的和仍是自然数,但两个自然数的差就不一定是自然数了。为了使减法总可以施行,人们便引入负数,从而得到整数的集合。在整数范围内,加减法就能畅行无阻。又如,在整数范围内,两个整数相除就可能不再是整数。为了使除法总可以施行,人们便引入分数,从而得到有理数的集合。在有理数范围内,一个新的数系建立后,必须使相关的四则运算满足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