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第2单元第2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第2单元第2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本节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体系的知识,结合案例分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教材结合案例,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强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第一目"城市的区位选择",首先介绍了什么足城市区位,指出城市区位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密切关系,之后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凶素两大类毛点讲述各凼素埘城市区位的影响。自然因素中,教材首先指出水对城市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从城市用水、水路运输和军事防卫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接着,从国地形与特大城了分布图人于,分析我国城市宏观分布与地形、气候条件之问的关系。在知识窗中以唐山为例介绍了地质条件对城市建没的影响。通过列举鞍山等城市的发展,阐述了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巾,重点分析了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在知识窗一_1]以格尔木为例作r说明。然后指出,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提醒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最后的活动对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第二目"城市体系"。首先指出城市是区域的中心,不仪是管理中心、服务中心,还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接着说明城市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冈为城市的基本活动,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的腹地以及其他城市,这些相耳联系足城市体系形成的基础。接着给出_『城市体系的概念和得到普遍与广泛运用的克罩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最后一目"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具体分析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辐射范幽办而的差异。教材配以两幅图来直观表述。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发展成熟的地区,4i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城市构成了一个城市体系,犹如一个金字塔,塔基足数日众多、规模较小的城市;越往塔尖,城市的数日越少、规模越大;到了塔顶,只有为数不多的少数几个甚至只有一个规模最大的城市。教材通过这个例子,意在说明城市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通过文字阅读、图象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有关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同自然条件之间空间联系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城市的形成、发展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城市区位的兴趣,能初步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

  2.从身边的地理事实材料出发,探究和分析城市的地理位置特点,城市形成、发展同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学生身边或所处的城市与自然条件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的地域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从而形成热爱家乡、热爱身边城市就要关心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