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第1页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设计思路:

  《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是"情景导入→问题探讨→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小结→拓展评价"。

  本章的引入是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在组织教学时先从简单的体液的概念入手,再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揭示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逐步深入使学生理解内环境的概念。最后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这部分教学过程是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围绕这个资料分析,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要点。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学时采取了先复习渗透作用再引入渗透压的概念,并且结合旁栏思考题,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和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教学时简单提一下即可。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教学设计是围绕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答案。本节教材正文之后,还安排了与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有关的技能训练,具体安排是把它作为一项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独立完成。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方面]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