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4课 人教版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4课 人教版第1页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

  (2)政治上: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3)教育、学术上: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代表人物

  (1)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

  (2)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的墨子。

  (4)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由于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的不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是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数十个思想流派。"争鸣"指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见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题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百家争鸣"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排除A。诸子百家中思想各异、流派纷呈,排除B。C项过于笼统,不能体现流派纷呈、"争鸣"的特点,故可排除。

  

  知识点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