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4课 人教版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4课 人教版第5页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列举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1)道家:老子和庄子。

(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2.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列举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1)孔子: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礼"、"有教无类"。 (2)孟子: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3)荀子: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人之性恶"。 4.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氛围中,由孔子创立的;后来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   

  基础巩固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的关系是(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诸侯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在纷争的社会环境中,各学派站在不同的立场之上,纷纷著书讲学,宣扬自己的观点。故四种说法都正确,答案为D。

  2.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 A

  3.旧时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开头既是"人之初,性本善",最早明确提出这种观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首先要识别图像,A是孔子,B是孟子,C是荀子,D是老子。所以根据所学知识,最早提出"性本善"的是孟子,故答案为B。

  4.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

  A.道家的无为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墨家的尚贤思想 D.法家的法治思想

  答案 B

  5.战国时期最适应当时政治需要的政治主张的倡导者是(  )

  A.孟子 B.韩非子 C.老子 D.荀子

  答案 B

  解析 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法家思想正适应了这种需要。

  6."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一材料反映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