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光"教学单元的第二课。这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上,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同时,本课又是为下一步教学: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的科学等做知识上的铺垫。

??????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有层次地显示了"光的反射和折射" 知识结构:

1、在学生已经知道镜子能反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还有哪些物体能反光

2、深入浅出地讲解光反射的含义。

3、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

4、观察一种常见的光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讲解光折射的含义。

5、学生用光的折射道理解释水中的铅笔变弯折的现象,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图做些深入浅出的讲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六年的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活动中能充分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将科学与生活结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知识、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好自然的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问题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模式及设计思路:

??? 在小学自然实验类型的课中,通过实验对概念进行解释,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情境,说明实验和做一些效果不明显的实验项目。是网络技术与自然实验教学的一次整合。

??????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三个部分。①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中,得出"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科学的结论;③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2、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