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第1页

一、 猜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领着大家学习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这篇课文我小时候也学过,正式上课前请大家先听听这首描写景色的北朝民歌(课件播放《敕勒歌》),猜猜民歌讲述的会是哪里的自然风光,今天我们到底要学那一课?一会告诉老师。

二、说课

三、导入,揭示课题

1、师:聪明的孩子们,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这首北朝民歌到底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呢?(生:草原)

2、师:大家到过草原吗?(没有)哦,真遗憾!其实老师也没去过,但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五十多年前就曾经到草原进行过参观访问,那里的所见所闻,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访问归来他立即写下了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讲出了他访问草原时的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课件播放1)谁能理解老舍的所思、所想、所感,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你的小手举得真高,就你了(生:讲蒙古族和汉族同胞感情深厚)老舍先生就只讲了蒙汉情深吗?还说了些什么?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师板书课题:1、草原,生自由读课文,课件播放2)

3、课文比较长,大家要提高阅读速度,注意在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旁做上记号。

4、我们都知道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谁对他还有更深一些的了解?(指名生讲述)你是怎样了解的这么详细的?(生:预习、学习资料、上网查询),你真棒!居然知道借助资料(上网搜索),看来查资料(上网查询)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大屏幕上石老师搜集到的关于作者老舍的简介,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课件播放3、4)

5、师: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草原?那两个?(你来...... (景、人) 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6、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的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的过程中别忘了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生读师巡查)老师也从网上搜集到了一些草原风光图片,大奖想不想看看?(播放课件5、6、7、8)

7、师:草原的景色怎么样?(美)有多美?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感悟(好,你来)

(1)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你体会的真好,那么"一碧千里"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2)(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力,虽然到处都是绿色,但"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播放课件9、10、11)这么可爱的草原、这么新鲜的空气、这么明朗的天空、这么美的草原,你喜欢吗?有没有和老舍先生一样想高歌一曲的冲动?(生答)如果把两个"那么"都改为"多么"行不行?为什么?(生答)把这句话比较着读一读,你读出什么感觉了吗?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那么这个词语在这里更多的表达出了作者内心对草原的向往和喜爱,来,带着向往再读读这句话。(生读)

(3)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播放课件15)在这句话中,有两个加注拼音的生字,大家掌握了吗?(生答)好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生答),学习汉字我们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