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4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4第1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规划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农业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密切,相互影响也最深刻。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经济建设将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的核心任务。所以,本章教材内容从农业生产活动人手,重在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中要体现这一点。

  在阐述农业区位的基本原理时,要通过实例分析,运用大量事实材料进行说明,使学生懂得地理所具有的特征。教材中四种农业地域类型的讲述都是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认识普遍规律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尽可能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例如我国及学生家乡的实际情况。

  本章内容的教学还要突出发展的思想。在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时,要重点分析其发展变化,教学农业地域类型时,应强调该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解决的办法。

  地域性素质教育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特别贯彻的原则,教学时应把培养学生能力、加强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如在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时,也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区域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型活动题,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独立分析、判断、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发展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各种生产活动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课时安排

  共6课时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1课时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课时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课时 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1课时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区别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在本质上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从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较容易回答出两地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了。

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单元的其他内容的基础,教学中应在分析各个案例和"活动"的过程中反复运用,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活动l和活动2在教学时应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孟买、罗马、江西泰和县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而帮助他们分析这三个地区的地理区位条件。活动3是"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的变迁",教学中需要出示一些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资料以及稻米、甘蔗、花卉三种作物的市场价格,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