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学案第1页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学习目标】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历史背景。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材导学】

  1、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十月革命后到50年代初,苏俄和苏联曾经实行过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在这段时间里,先是列宁,后是斯大林领导国家。他们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列宁时代,采取过什么经济政策或体制?

  先是采取 政策,1921年起开始采取 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主要内容如何?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1)背景:①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②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一切为了前线",苏维埃政府必须采取非常措施。③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有直接过渡的思想。

(2)主要内容:①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国有化。③取消 ,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强制劳动制。

(3)评价:

  ①积极作用: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②消极影响: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国内战争结束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总之,战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和政治危机。

  3、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这种转变的背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其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亟待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合时宜。农民严重不满,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③布尔什维克党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发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3)主要内容:

  ①农业方面: 。

  ②工业方面: 。

  ③流通方面: 。

  (4)特点: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5)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6)评价:

①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这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