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学案第2页

  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他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 相适应的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 过渡。

  ②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4、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在二、三十年代开展工业化和农村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历史上称之为"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确立于何时?主要表现有哪些?如何评价这一体制?

  (1)确立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

  (2)主要表现: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 和 。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 。

  ③实行排斥 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主要以 手段管理经济。

  (3)特点:国家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权力高度集中。

  (4)评价:

  ①积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②存在严重弊端: 片面发展 ,使 和长期处 于落后状态;忽视 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制 和 的积极性。

【知识结构】

1、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内容

影响

(2)新经济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特点

评价

2、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1)形成过程

(2)特点

(3)评价

【问题拓展】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1)相同点:①前提条件是都掌握了国家政权和主要经济命脉。②主观目的都是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政权。③政策内容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方面。④结果都起到了巩固新政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