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七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七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课 题 第一单元第七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的意义;

2、准确理解文中孔子所说的"学" 的基本内涵;

3、明白孔子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对我们当下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孔子所说的"学" 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 结合当下社会,谈谈自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电教手段 电子白板 授课人 叶艳 高二理(5)班 2017/3/24 一、 新课导入: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屏幕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今很多人理解成: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老天都会诛杀他.然而从这句话的出处来说,我认为下面这种解释更合理。"为"读第二声,修习,修炼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从自己内心修行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可见,对一个人来说,修德、成德是多么重要,它堪称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在两千多年前,我们伟大的教育圣人孔子,便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修德、成德这个课题,也因此,带领了中国的文化走的如此远,如此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去深刻体会他对德行的重视。

二、 整体感知

请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最响亮的声音朗读课文,去感受孔的谆谆教诲。结合预习,了解屏幕上这些实词的意义,并将几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文本探究

(一)分析前三则,孔子认为,人为什么要学?

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认为,人可以分为四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其中生而知之是美好的理想,并未有这样的人存在。那么怎样才能不做最下等人?学习!孔子承认自己也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好古、敏以求之",这也就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忠信这类优秀品质,很多人都具备,但是为什么孔子就比其他人要伟大呢?也是因为好学,才知道这些优秀品质,并且不断修德,最后才成德!《礼记》中说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为什么要学?因为学习是多么重要啊!

(二)那么孔子认为,到底要学什么呢?

1、大家知道"孔门四课"是哪四课吗?给大家普及一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摆在首位的是德行。

2、那么下面同学们细读文本,看看你能从文本中哪些地方找到,孔子认为首先学习的是什么?

【原文4】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4】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没有。"坐下,我对你说。好仁不好学,弊病是愚蠢;好智不好学,弊病是放纵;好信不好学,弊病是害人;好直不好学,弊病是刻薄;好勇不好学,弊病是作乱、闯祸;好刚不好学,弊病是狂妄。"

【赏析4】:六言指什么?即六德:仁、知、信、直、勇、刚,这是六种优秀品质。然而,一味只喜欢这些品质,就会滋生很多缺陷。只有德行刚好,优秀才被称为优秀,否则,满则溢。过了就会出乱子。所以怎样才能德行到家呢?学习!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学习即修德的过程。

3、怎样修德?

以礼来指导

【原文5】: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5】: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这段内容强调了"礼"的重要。礼可以说是修德的途径啊!没有了礼的指导,那些优秀的品质也会因不及或过头而滋生不足。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这样一些或多或少的优秀品质,而只有通过学习这个过程才能知道,才能发扬。在礼的指导下,它们才会无过或无不及,一切都刚刚好。这就是孔子提倡的德行中的中庸之德。(P2)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礼吗?礼,就是用来节制行为使之适中的。")孔子所有的道德规范,可以一言以蔽之,即"中庸"。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咱们学校的明伦堂。面对明伦堂,右为启德斋,左为达才斋。为何明伦堂居中?明伦明伦,即教导人们明确人与人的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明伦的过程即学习、修德的过程,而最后成德了,人才会通达成才。你看,咱们身边就有的,多么深刻的中庸之德!

4、怎样做才是修德?

【原文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夫妇关系:对妻子不重姿色容貌,重品德);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10】: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赏析6、10】:这两则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五伦,指的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一个人学问的好坏,首先要看他是否实行了"孝"、"忠""信"的传统道德,其次有余力才去学习。这表明,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修身修德。

所以如此看来,孔子的教育是以修德、成德为中心的。回头再看看"孔门四课",是不是这个道理?

5、孔子的弟子中,有没有这样潜心修德的人?

  【原文8】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赏析8】颜回是个怎样的人呢?前面我们知道了他安贫乐道。这里又提到他具备"不迁怒,不贰过"的优秀品德。孔门四课之首德行中,排名第一的也是颜回。他一生无光辉事迹,但却深得孔子之心,为什么?因为颜回淡化物质追求,而潜心修德。

  由此可见,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需要学习文化知识,(有余力则学文),但更重要的是修德、成德。品德修成了,才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何立己?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而学礼,这就又是修德的内容了。

  

  好了,课程进行到这里,文本内容分析得差不多了。那么我想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帮我们把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一个板书出来。(板书是对一堂课最核心最关键内容的展示)。

  1、孔子认为学习重要,那么首先要学习的是什么?(学德)

  2、是的,一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德。那么修德的结果是怎样的?(成德)

  3、那么,从修德到成德,这中间一切行为都要在什么的指导下进行才会不偏不倚,一切都刚刚好?(礼治)

  4、而这不偏不倚刚刚好的德行,便是孔子所说的什么德?(中庸之德)

四、探讨研究: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孔子认为每个人的一生,修品德先于学文化知识, 那么在现代社会,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到底孰重孰轻?结合时事,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先进的知识技能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之间关系就是成才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明确:不可否认,当前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市场经济的极度繁荣,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的确能够使我们成才,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个经济上成功与否、文凭学历高端与否的人要面对首要问题。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你的知识技能反而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这样的例子还少吗?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是为无诚信;老人摔倒扶不扶,一问直叩人心道德底线;复旦大学生投毒害同学,在校生心生不满杀害恩师......回头再看孔子教导其弟子,正是在学会做人的前提下,力求成才。四书之一《大学》开篇即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放在天平的两端,做人与成才,孰轻孰重,你又岂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