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教案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教案第1页

第三节 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师生互动,能够简述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波动。

2.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像,能够说出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并举例说出外源性调节因素和内源性调节因素。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种群数量的波动;外源性调节因素;内源性调节因素

2.教学难点:对全章的复习指导

3.教学策略:以"资料"引入,出示"问题探讨",然后通过学生浏览全文内容,从学生在阅读课文中产生的问题,结合"问题探讨"讨论相关内容,展开教学。另外,利用多媒体,出示坐标曲线图,让学生观察分析,说出种群数量的波动的类型,进一步巩固所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启发学生从现象揭示出本质和规律,使学生认同运用恰当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表达某些生物学规律。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回顾

复习 提问:

(1)种群数量是如何增长的?

(2)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增长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

导入 资料:20世纪出,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歇根湖的一个孤岛。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年份 1915 1917 1921 1925 1928 1930 驼鹿种群数量 200 300 1000 2000 2500 3000 年份 1934 1943 1947 1950 1960 驼鹿种群数量 400 170 600 500 600 问题:

(1)用曲线图表示该种群数量从1915年到1960年的消长情况。

(2)该种群数量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3)种群的数量为什么不可以长时间的稳定在K值呢? 学生讨论,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 通过提问,引出课题

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生物学中的许多现象和规律。

从多因素思考种群数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