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教案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教案第3页

1.多媒体展示学生绘制的驼鹿种群的数量波动的坐标曲线图。

2.提问:

(1)什么是种群数量波动?

(2)种群数量波动有哪些类型?产生数量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3.多媒体展示

欧洲灰鷺种群的数量波动

旅鼠种群的数量波动

4.提问:

(3)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的曲线有什么区别?尝试自己画图。 学生阅读课文,针对这些问题讨论并回答。

学生看图说出种群波动的类型: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

学生看图说出波动的类型及两种曲线有什么不同? 认识到在生物学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

通过问题展现,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小结:地球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食物、水和空间是影响生物多少和增长率的限制因素。自然界中多数生物种群都已达到稳定期,总体上看,许多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不再增长,而是波动或变动。也就是说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不可能永远上升,也不可能永远下降,总是围绕着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1)什么是种群平衡密度?

(2)为什么种群数量总是围绕种群平衡密度波动?

教师简略说明种群平衡密度:是指种群在生物群落中,与其他生物成比例地维持在某一特定密度水平上的现象叫种群的自然平衡,这个密度水平叫做平衡密度。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出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1)举例说出影响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2)为什么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学生阅读课文。

说出实例并说明理由 通过具体实例,加深对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的理解。

明确种群波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