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学案(3)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学案(3)第1页

 课 题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学习目标 1 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2 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方 法   诵读法 对比阅读法   内容部分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1.课文助读

一、导课

  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补充: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他29岁才出仕。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束的品格。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渴望有所作为,但生逢乱世,又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再加上"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所以几仕几隐,在41岁那年,他毅然拂袖归田,矢志躬耕,直至终老。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2 回顾《归园田居》默写,并找出与本文作者归家原因相同的诗句

              研究部分

1. 结合注释反复诵读序文,初步理解内容

2.翻译序文并找出重点实词及句式

  序

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①,生生所资②,未见其术。

原文: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③,脱然有怀④,求之靡途⑤。 

原文:会有四方之事⑥,诸侯以惠爱为德⑦,家叔以余贫苦⑧,遂见用于小邑。

原文:于时风波未静⑨,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⑩,公田之利⑾,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原文:及少日⑿,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⒀。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⒁。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原文: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⒂,当敛裳宵逝⒃。

原文:寻程氏妹丧于武昌⒄,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原文: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⒅。

           应用部分

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回答"序"后的问题.

1、 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 "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四、巩固部分

1 结合必修5练习册19,20页预习课文并完成习题

2 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