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  学案第1页



陶公祠的菊花

  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些残存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花"。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的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的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而且,也做过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躬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在史书上,他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靡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之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感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