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页

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十: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纵向线索梳理

  

  一、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线索及其特点

  

  1、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唐朝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从秦汉到隋唐,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不断发展,后期停滞。

  

  2、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经种植。明代引进了玉米和蕃薯。清代前期种植经济作物已很普遍。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唐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普遍的饮料,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开始。元朝时,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业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与农业灌溉和运输有关的水利工程:春秋时期芍陂的修筑,连接了淮水和长江流域的运河;战国时期修郑国渠和都江堰;秦朝筑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隋唐时期开凿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的水利超过六朝的总和;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发展。

  

4、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农业,自秦汉至唐朝,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东晋南朝时,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产量区。隋唐时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被利用,适于种植高产稻的圩田很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明清时连不适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