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页

  高。蜀锦行销吴、魏。唐代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有绫锦十几类,吸收了波斯风格。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技术:商周时期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盛产青瓷,器皿形制美观,北方创制出白瓷。隋唐时,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著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现。

  

  造船技术:隋唐时期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此外,我国的造纸技术、制漆技术、制盐技术等也非常精湛。

  

  2、行业不断增加,分工细。

  

  从战国时期开始,手工行业不断增加。它们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的部门。如,在纺织业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在矿冶铸造工业方面,也日益分化成为采矿、冶炼、铸造等工业部门。手工行业的创立或发展,往往会带动其他有关行业的创立或发展。例如中国冶铁工业的兴起,使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3、地区分布广,生产规模大。

  制陶和丝麻纺织业几乎遍布全国,制瓷业分布于中原和江南各地,煤的产地很多,而且生产规模巨大。从经营的方式来说,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在矿冶业、纺织业、制瓷业等部门,在江南地区的工业生产中,某些手工业工场具有比较复杂的生产设备,吸收了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很大。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出铁六七千斤。

  三、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线索及其特点

  

  1、城市商品经济逐渐发展,明清到达高峰。

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的都城已经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战国时期,各地土特产在中原市场上相互交流,中原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封建城市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隋朝仍用五铢钱,唐高祖时废五铢钱,统一使用开元通宝;城市经济发达,管理严格、规范,市内有兼营旅店、货栈、交易场所的邸店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