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页

  货币的存放、借贷的柜坊,市场的买卖有严格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唐中期以后出现了夜市;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大量农产品、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2、城市的商业性和生产性职能逐步增强。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城市不多,一般以都城为主。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唐还出现了以扬州和成都为中心的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明朝时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3、对外贸易兴盛,明中期后衰落。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唐朝陆路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都得到发展。唐朝和亚洲各国都有直接贸易往来,同朝鲜、日本、印度等国海上贸易相当频繁。中西贸易继续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远销中亚、非洲和欧洲国家。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东非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我国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多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缓慢发展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丝织业发达的城市如苏州等,在丝织行业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清朝时有了缓慢发展,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它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始终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