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原创《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原创《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实验: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学生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7-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

  1.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2.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分析数据是否合理。

  交流结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知识梳理

  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原理:据密度公式:

  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

  4.步骤:参书本

  技能迁移

  某同学要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现有一架托盘天平(带有一盒砝码)、一个小烧杯和适量的水。(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用字母符号表示)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闯关点拨:要测定液体的密度,就要测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本题液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由于没有量筒,液体体积不能直接测量, 可运用"替代间接测量法"测出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算出水的体积。实验时,让液体的液面与水面相平,这时液体的体积就等于水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