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

  可引导学生从诗歌情绪的起伏入手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化用了什么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的典故;后一句是伊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的典故。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

  明确: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作者最终拥有了怎样的心境?

  明确:说明了作者又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作者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探究: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