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公开课《第18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公开课《第18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案第5页

合作探究

6.本文的语言准确、周密。读下列句子,注意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2)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3)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4)第4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7.本文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的?课文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分项说明?

8.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9.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用呢?

答案:6.(1)"很少"表示池沼或河道边沿砌齐整石岸的极少,但不是没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几乎"表示不是全部,但已接近全部。准确地说明了在园林适当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在增加园林层次上的作用。

(3)"大多" 表明苏州园林多数门窗阑干漆广漆,但不是全部漆广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不能, "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7.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而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全文的脉络是这样的:先说明苏州园林总体上的特色,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在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具体说明,并捎带谈到一些次要的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

8.(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