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第5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介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总结作者多层次多方面地向我们展示了赶海的有趣。

五、看图写话

1、比比谁赶海的收获大

在前两次分步练习说话的基础上,出示整幅插图,播放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创设情境,看图写话。

2、交流

六、结束语

  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附板书:

             11 赶 海

              追 浪花

趣 摸 海星

              捉 螃蟹

              捏 大虾

教学反思

《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教学伊始,我利用自身生动的语言配以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描述了一幅有趣的赶海图。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赶海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地阅读课文的愿望。

教学中,我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而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伙伴,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阅读教学姓"读",但"读"不是一种单一,机械的行为,引导得法,便可令学生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我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学生读得怡然自得,醉在其中,在阅读中既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了自我的价值和成功的自豪感,真可谓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