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沪科版必修二 探究动能变化跟功的关系 第1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必修二 探究动能变化跟功的关系 第1课时 教案第2页

 本节课采用的是理论和实验双向探究式教学,探究活动的五个步骤:"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不必按部就班每个环节必不可少,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作取舍,或由教师来完成。鉴于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设计,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科学、技术的理解,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汽车行驶中的起动、加速、减速、刹车等运动情况,让学生体验和再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

提出问题:汽车的速度发生变化,动能也发生变化,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跟牵引力和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设计说明: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展示、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入新课,能够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理论探求新知-----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师引导学生建模型:建立汽车在不变的牵引力作用下运动的模型和物理图景,设定运动和力的相关物理量。

学生活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分析汽车动能变化的过程。

整理并得出:

提出问题:你能分析上式的物理意义吗?

     ①Fs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②右边的又是表明什么物理意义呢?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利用物理模型和现有的物理规律进行理论分析推理的能力

解决问题:分析理解上式各部分的物理意义。

     ①Fs是牵引力的功

     ②右边的两项跟汽车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

得出结论:

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① (单位:焦耳J 1J=1kg•m/s2)

 ②动能与功一样,也是标量,不受速度方向的影响。

 ③一个物体处于某确定运动状态,它的动能就对应于某一确定值,因此动能是状态量。

2、 动能的增量:一个过程的末动能减初动能

深化理解:1、试比较下列每种情况下,甲、乙两物体的动能:(除下列点外,其他情况相同)

①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②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③物体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