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第1课:春》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第1课:春》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

  1、欣赏《春》课文朗诵,并完成下列问题。

  (1)、听准字音,对文中的生字词可适当标明注音。

  (2)、注意节奏(轻音、重音,语气的缓、急,长句的断句,短句的连贯......),

  (3)、把握感情。(注意品味文中作者的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会朗诵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和文本内容以及个人语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4)、朗读比赛。(分段落朗读比赛;男女互赛等)

  (5)、学生尝试诵读。

  2、积累字词

朗润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yùn)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喉咙 抖擞(dǒu sǒu) 花枝招展 应(yìng)和(hè) 窠巢 稀疏 笼罩 嗡 水涨zhǎng起来 散sàn在草丛 撑chēng伞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黄晕yùn 抖擞sǒu 嘹liáo亮

赶趟tàng儿 宛wǎn转

  3、理清文章思路(拆分):

  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

  第一部分(1): 盼 春(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春草图(报春)

第二部分(2-7): 绘 春 春花图(争春)

春醒图 (总写春的特点) 春风图(唱春)

春雨图(润春)

迎春图 (迎春)

娃娃(新)

第三部分(8-10): 赞 春 姑娘(美)

青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