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品《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品《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下载第3页

  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诺贝尔多次面临死亡的危险,仍然研制炸药;

   爱迪生即使被人打聋了耳朵,仍不放弃科学发明。

  问题探究

  1、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3、课文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

  二是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口语和演讲特色的体现: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六、小结

中心意思: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课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三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之必要、敬业和乐业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