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整合、单元检. 人教版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整合、单元检. 人教版第2页

时间 派别 代表人物 阶级属性 主张 实践结果 19世

纪四五

十年代 抵抗派 林则徐、魏源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实践 19世纪

60到90

年代 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师夷长技以自强 掀起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19世

纪末 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 资产阶级 变法救亡图存,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 20世

纪初 激进民主

主义者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2.西学东渐的历程。

  (1)两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是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

  (2)三个层次:器物局次(地主阶级"师夷长技")--制度层次(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思想层次(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新文化运动)。

  (3)三个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3.关于洋务派、早期维新派与维新派。

  (1)联系:①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改革中国的教育,使一批有志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早期的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传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②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注重商战,还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派力争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2)①洋务派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宣告了它的破产。②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结果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所镇压。

  (3)①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主张改革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是其活动失败的根本原因。②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之所以未能实施,是因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刚刚产生,力量弱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③维新派所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