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 琵琶行 教案4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 琵琶行 教案4第3页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如果学生了解、掌握序文与诗文的这种对应关系,这道诗词鉴赏题就比较容易。"子瞻画丛竹怪石"照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照应"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甚有意态"照应"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由序文中的"意态"可知,前面四句是实写的,写的是画上的景物内容,后面四句是虚写,是诗人的感想。

顺理成章,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二)诗中写琵琶女弹琵琶的场景一共有几次?

让学生找出来,分别说说写法(如明写、暗写、详写、略写)上有什么不同?

归纳:一共有3次。

第1次在第二段开头,属暗写、略写;

第2次在第二段中间,属明写、详写;

第3次在第五段开头,属明写、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