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案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案第2页

  ①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特点

  (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

  ②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能量传递效率

  (1)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10~20%,也就是说,在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能够流入下一营养级。

  (2)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0%

  3.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以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输入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输出生态系统。(  )

  2.能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是以热能的形式流动的。(  )

  3.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

  5.农业生态系统中,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提示:1.√

  2.× 能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是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3.√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如硝化细菌、硫铁细菌等化能自养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