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七)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七)第4页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

1.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要是正当的。)

2.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