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一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
人教版(新) 一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第5页

设计说明

  1.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我根据教材提供的发书情境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与课堂实际的紧密联系。

  2.小组合作,自主发现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以10以内数的加、减法作为知识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教学时,我适当引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和得出计算方法,然后全班汇报。这样的设计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每位学生都掌握了多种计算方法,又能使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摆小棒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小棒、计算器。

  学具准备:小棒、计算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

  老师把一些书放到讲桌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新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观察,发现每包书有10本,一共有3包。左边有1包,右边有2包。

  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

   

  1.口算。

  7-5=2 4+3=7

  10-2=8 9-6=3

  3+6=9 4+4=8

  2.计算。

  20+50=70 20+30=50

  70-50=20 30+60=90

  80-70=10 90-20=70

  10+30=40 50+40=90

  3.

  

  (1)买一个书包和一本书一共用多少元?

  40+20=60(元)

  答:一共用60元。

  (2)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100-60=40(元)

  答:应找回40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个文具盒比一本书贵多少钱?

  30-20=10(元)

  答:一个文具盒比一本书贵10元。

  4.用30、50、80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30+50=80

  50+30=80

  80-30=50

80-50=30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1:

  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算法。

  (1)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0+20。

  (3)汇报组内交流的结果。

  2.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的算法。

  (1)如果把这些书发给同学们20本。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并自己计算。

  (3)汇报计算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并说明理由。

  (求一共有多少本书,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书合起来,即10+20或20+10)

  (2)分组讨论,得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3)汇报。

  ①数数的方法:10、20、30。

  ②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③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④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

  ⑤摆小棒: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

  2.(1)思考并提出问题:还剩多少本?

  (2)列出算式,总结自己的算法。

  (3)汇报计算方法。

  ①借助小棒进行计算。先摆3捆小棒,再拿走2捆小棒,得出还剩1捆小棒,即30-20=10。

  ②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3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1个十,得出30-20=10。

  ③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因为3-2=1,所以30-20=10。

  ......

  3.与教师共同总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把整十数看作以"十"为计数单位的数再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62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2页第2题。

  3.张奶奶家养了40只鸭,30只鹅。

  (1)鸭比鹅多多少只?

  (2)鹅比鸭少多少只?

  1.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分别算出得数。

  2.自主进行计算,然后上下题目进行对比,说出10以内数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联系。

  3.独立思考解答,全班交流改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 想:1+2=3

30-20=10 想:3-2=1

方法: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结果的末尾添上一个0。

六、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练习课

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63页练习十四第1题

  

  

  

  20+30= 30+40=

  50-20= 70-40=

  50+30= 80+10=

  80-30= 90-80=

  分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1个0。

  答案:20+30=50 30+40=70

  50-20=30 70-40=30

  50+30=80 80+10=90

80-30=50 90-80=10

教师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63页第2~5题。

课堂小结,提疑释疑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完成第63页思考题。

1.自评本节课的收获。

  2.理解题意,自主探索尝试,再通过交流排除错误答案,观察正确答案的特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