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语文九上部编版《第16课: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语文九上部编版《第16课: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长大 坚强

第二课时

八、探究人物形象

1、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2、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句是什么? 

 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人物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对杜小康来说,"孤独"含义是:

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③、对前途的恐惧与无奈。慢慢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     

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是:"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1.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同龄人的互相帮助、支持、学习、借鉴,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离开了社会,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

  杜小康和父亲一天一天地放鸭,倍感寂寞,而且连两个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看似一种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的生活的表现,在这样的生活里,人的精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种恐惧。这样的恐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二是对前途的恐惧,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九、环境描写探究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1) 2、4段.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

(2)13段,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

(3) 10段,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

15段,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21段,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

33段,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