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语文九上部编版《第16课: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语文九上部编版《第16课: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2、从未见过的面孔

3、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

4、已无一户人家

5、惟一的炊烟

6、想听到声音,......然而,这不可能

7、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

8、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9、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10、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

六、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辍学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赶鸭芦荡)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突遇暴风雨)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长大坚强)

七、分析人物心理

 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

1.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感到茫然

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感到害怕

3.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镇定下来。 缓解恐慌

4.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依然恐慌

5.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感到孤独

6.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面对孤独 不再恐慌

7.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8、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长大 坚强

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出发时: 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 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 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 坚强。

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心理描写展现成长过程

感到茫然 感到害怕 缓解恐慌 依然恐慌 孤独逼近 面对孤独 不再恐慌

长大 坚强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