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案(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案(两课时)第3页

  (6)金吉娅送给我们一个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的给予给他的印象最深刻。

  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金吉娅印象最深刻。

  4、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金吉娅的描写,想一想为什么金吉娅的给予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

  (1)第三自然段金吉娅前半部分的话:"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①围绕"援助中心"引导学生想一想,最需要我们援助的人有哪一些?

  (学生可能想到的,例如:在大街上乞讨的人、流浪儿、失学的孩子、残疾人、孤儿等。)

  ②再让他们想象,课文中需要帮助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让每个学生充分体会金吉娅当时的想法。

③接着让学生思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小女孩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读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同情。

  ⑤让学生想象金吉娅读了小女孩的话会想些什么?她又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话?

  想象之后让学生再谈一谈此时对"给予"的理解。

  (2)第三自然段金吉娅后半部分的话:"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金吉娅认为小女孩什么都没有,让学生想象她都没有什么。并让学生体会金吉娅能设身处地为小女孩着想,是多么的善良、仁爱,富有同情心。

  (3)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学到现在他对"给予"又有了什么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给予"不仅仅是送、给,不仅仅是如愿以偿,不仅仅是付出,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以"情"为纽带,着眼于学生精神的唤醒,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无拘的想象,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学生在对金吉娅的深入了解后,一步一步赋予"给予"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