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4.2种群的增长方式教案1
浙科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4.2种群的增长方式教案1第3页

学生讨论:

1.野兔种群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野兔种群增长的规律?

3.如果用N0表示野兔种群的起始数量,用λ表示野兔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用Nt表示t年后野兔种群的数量,那么,Nt为多少?

4.根据上述素材,估算1869年时,野兔种群数量为多少?(说明计算方法)

5.列举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与素材中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相类似的情况。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以上讨论的是在实验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何?

提供素材:《光明日报》消息

澳大利亚野兔成灾。估计在这片国土上生长着6亿只野兔,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皮,造成大批树木死亡,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兔群繁殖之快,数量之多足以对澳洲的生态平衡产生威胁。

澳洲本来没有兔子,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定居,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他的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一个世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达到6亿只之多。(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播放澳大利亚野兔成灾的录像片。)

小结: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该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J"型曲线,或数学公式:

Nt=NOλt 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制约着种群数量的增长?

学生讨论。 如果自然界的生物种群都是以"J"型方式增长,地球早就无法承受了。

呈现高斯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高斯实验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呈现出来)。

提出讨论题:

1.你认为高斯得出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呈"S"型曲线的原因是什么?

2.在高斯实验的基础上,如果要进一步搞清是空间的限制,还是资源(食物)的限制,该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3.如何理解K值的前提条件"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