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语文必修5导学案: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语文必修5导学案: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高阁。

  每日捧着这只蓝边碗吃饭,不但手感好,我还仿佛能听到它无声地诉说,谆谆教诲我认真踏实地生活的真谛,这才是它的精魂。

  这段文字最突出的优点是关于"蓝边碗"素材的运用。作者紧扣创新的话题,先以寻常百姓家用"蓝边碗"的生活图景,唤起人们的温馨记忆,进而揭示蓝边碗"注重细节上的改良,把创新的点子用在提升人们的生活上,而不是争一时的噱头",由此表达"距离生活太远的创意并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说理之余,作者始终对于"蓝边碗"倾注了"难以割舍的情感",让读者久久沉浸在其构筑的画面感极强的素材图景中,深深感受到文章"意境"的"深远"。

  (二)注重虚实相生的描摹刻画

  描摹刻画是使文章"意境深远"的主要方法。面对同样的素材图景,运笔的粗简与细腻、描摹的干瘦与生动、色彩的单调与丰富、形象的模糊与丰满,会传递给读者不同的审美意境。而"意境深远"之作,往往源自虚实相生的描摹刻画。这种描摹不仅仅是指记叙文或散文的人事、景物的刻画,也可以表现为议论文中寓有诗意的精辟的道理阐述。正是虚实相生的描摹刻画,将"文章之境"与"表达之意"融为一体,进而创造出"意境深远"的审美印象。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春上华枝》的片段:

  何其有幸,终在闭馆前赶上,赴一场千年之约,终不负愿。馆内古画流香,清代黄山画派的图轴一色展开,诉说着一个一个千古如斯的故事。

  梅清的《黄山图》轴位于展厅中央,为镇馆之宝。细细品味,却发现奇特之处,梅清所画黄山并非历朝历代传统画家笔下的青松、青柏,大石永立,岩鹰飞舞,而是着重笔墨在那山间的松苔之上,点苔参参,皴笔相合,渲染出一个世人从未看过的黄山之景的角度,竟有了另一份黄山的柔情与隽秀。

  心中不禁暗叹,梅清乃自古黄山画家第一人诚不欺我也。松柏之姿、日落之美、流溪之灵动早已被之前对黄山至爱的画家表现得彻底。然而又不似梅清大师般的别致与有个性,发现那严父般的黄山,蕴含了点点慈母般的情怀,引一溪清泉,在那漫漫石阶上养一畦青苔,隽秀可爱。

这段文字记叙作者赶场品画之事,其中对《黄山图》的描写,体现了其运笔的细腻生动。比如"点苔参参,皴笔相合""一畦青苔,隽秀可爱"等,寥寥数笔,表现出了黄山图景的"柔情与隽秀"。不仅如此,作者还将其与传统画家的"大石永立,岩鹰飞舞""松柏之姿、日落之美、流溪之灵动"相比较,获得了画里画外虚实相生的审美效果,让读者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