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第2页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再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确:

   十一月:琼珊病倒;

  一天早晨:琼珊病重;

  整个故事发生 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在四天里 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四)文本研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明确: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3、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

  4、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

  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5、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