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上数学《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2
北师大版六上数学《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2第4页

《圆的认识(一)》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4页"观察与思考三"

课 型:综合实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熟悉圆的各部分名称。

  2、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难点:进一步在解释生活现象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学具准备:3张硬纸板、一把圆规、一副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答: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发现圆有哪些特征?

  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操作:画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把圆剪下来)。

  3、引入,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一)(观察与思考三)

  二、探索、交流。

"观察与思考三"

  1、观察(出示教学情境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的车轮有什么共同点?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呢?

  2、操作。

(1)分别用硬纸板做成下面的图形。

(2)分别将这些图形沿一直线滚一滚,想办法描出滚动过程中A点留下的痕迹。

  3、展示。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描出图形滚动过程中A点留下的痕迹,接着,教师出示教学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4、交流。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

(1)圆形车轮的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同一个圆的半径是相等的,所以圆形车轮的运动是平稳的。

(2)正方形、椭圆边上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相等,因此,滚动起来不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