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页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第二课时

一、文本深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1、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1)用文章中的话作答: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

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2.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3.你如何看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的这种尊师方式?

(1)不赞成。应以民主、平等。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

(2)赞成。"先达"的这种"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写作特点:

1.记叙、描写二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2.对比

(1)."先达"的严肃和作者的谦恭。

(2).同舍生的奢华生活与自己的贫困生活

思考: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更形象鲜明、更有说服力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三、当堂检测

(1)翻译:0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3)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