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二 第六单元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二 第六单元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学案第3页

  --张之洞《劝学篇》

  

  ①指西方比我们好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战舰,二是枪炮,三是士兵训练方法。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学习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层面。

  ②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

  

   (1)史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其学习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试评价这一思想。

  提示 ①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③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④评价:积极方面,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消极方面,对中国的落后没有充分的认识。

  (2)依据史料二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说明史料二中的"中学为内学"主张的含义。

  提示 ①直接目的:实现国家富强。

  ②含义: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

  

  对"中体西用"的认识

  (1)"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面临内外交困的清政府,遇到了"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为应付这一局面,清政府中一部分开明官僚在与对手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到西方的先进和长处,获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的新知识,他们走出传统,勇于接受新事物,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并发起了旨在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

  (3)"中体西用"思想在清末流行了半个世纪,在其指导下进行的运动都失败了,原因在于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文化,不敢突破夷夏之防,甚至利用其作为抵御改革潮流和学习西方的工具。在学习"西学"的同时,限制了西学的发展,在巩固"中体"的同时,妨碍了"中体"的变革,最后导致失败。

  (4)尽管"中体西用"有其自身的局限,但其在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开阔人们视野、追求新知方面有积极作用。它是对冲突中的中西方文化的一种调适,是落后文明接受先进文明的一种选择。

    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

  史料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