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特殊的葬礼》教学案例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特殊的葬礼》教学案例第5页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有成功,也有不足。但总体上还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在引导学生精读感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即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气势的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有层次地读中感悟,并在学生读得还不到位时,利用课件适时地插入了瀑布咆哮如雷、一泻千里的音像情境,增加了学生的直接感悟,学生再读时,争先恐后,声情并茂,非常有感情地读出了瀑布雄伟壮观的磅礴气势。此外,我还注重了利用空白处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你会怎样赞美它呢?学生们有的说想到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的不由自主地由衷赞叹:这真是人间仙境呀!还有的说置身于这样的美境中,真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等等,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特感受有了淋漓尽致地体现。就在学生意犹味尽之时,我话锋一转,过渡到了第五自然段的教学。当发现学生读得不够投入和有感情时,我作了进一步的引导:课文中把瀑布比喻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如果这位老人是你的爷爷,几年前他曾经那么健壮,那么慈祥,给过你那么多无微不至的爱抚,带给你那么多的快乐和幸福,可如今他却奄奄一息了,生命垂危了,就要离你而去了,你的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滋味,你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你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出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情形吗?学生又试读时,效果好多了,接下来,我又把课文中这段文字的排列形式变化成了竖排,成了长短不一的诗歌形式,并配上了《殇》的哀乐让学生朗读,一首饱含着痛惜、伤感、失望之情的悲情小诗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同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一样,学生有了深刻感悟后,我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大瀑布脚下,你想说些什么?又一次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在教学第三和五自然段时,我做到了创设情境,人境互动。设计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瀑布咆哮的声音和看如今无奈的叹息的瀑布,同时配上合适的乐曲,让学生在创设的视听情境中,对比朗读课文这两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渲染了阅读的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情绪,学生读起来非常投入、忘我,能读出课文表达的内涵,也能读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在此,课件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辅助作用。此外,还做到了展开想象,人文互动。两次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站在大瀑布前的游客,让学生通过想象抒发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这样想象和朗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朗读时才能有感情,才能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真正达到了人文互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