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第3页



材料二: 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

症状之二:症状(背景)之二: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二、三个治疗方案(改革措施)

「治疗方案一」赫鲁晓夫改革 主治医师: 赫鲁晓夫

医师处方(改革内容):

 (1)农业改革: 农业 改革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 收购 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 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 。

 (运用课本资料《历史纵横》分析大规模垦荒的利弊;图片《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及相关文字,分析扩种玉米的结果,得出启示。)

 (2)工业改革: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②给企业部分权力。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 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教师点拨:赫鲁晓夫改革的改革的随意性和鲁莽。没有对斯大林模式的科学认识。

「治疗方案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主治医师: 勃列日涅夫

医师处方(改革内容):

 (1)企业管理方面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②扩大国营企业经营 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2) 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

教师点拨:勃列日涅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给苏联经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治疗方案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主治医师: 戈尔巴乔夫

医师处方(改革内容):

1、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1)重点是用 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政府还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4)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2、经济改革未取得预期效果,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