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2.2地球表面形态 教案6
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2.2地球表面形态  教案6第3页

【新课导入】 现在大部分人去看自然景观时,只欣赏它的美貌,今天我带大家去探索美景背后的形成原因,由六幅图片引出外力作用的四种动力形式。导入新课: 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案例-沙丘的成因】从沙丘的图片,说明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所以其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1、沙源2、风力 分析1:西北地区沙源丰富的原因。

地球上的物质都来自软流层的岩浆,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岩,沙是怎么来的?

沙丘主要存在与我国西北地区,我们从西北的气候出发。

得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得出岩石会热胀冷缩最后崩解、破碎。这就是风化作用。

播放新疆大阪城风力的视频,引导学生得出西北风力很大,并且可以携带起沙粒。

教师设问:

1、西北风力,能否带起沙尘?

2、如果风力不减,沙粒会如何运动?

3、运动过程中,会对西北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设问:西北地区经常会见到蘑菇石这种景观,结合学案上的三幅图及视频的介绍回答

1、其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主要是什么外力导致的?

3、试解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