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卢龙县卢龙镇雷店子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卢龙县卢龙镇雷店子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新人教版第2页



环节二:看录像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我们刚才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环节三:讨论关于北京四合院开发与保护的不同观点和做法。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响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资源等

(三)、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一)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有:

(1) 地形(2)气候(3)土壤(4)水源(5)交通(6)历史文化(7)宗教信仰(8)生活习俗(9)资源(10)植被

(二)调查了解:南通有没有古民居?在哪里?完成调查报告:南通古民居的保护。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初一(2)班个别学困生和初一(1)班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

八、反思与点评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本课学教过程的设计,尽可能的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例,尤其结合家乡南通的情况,让学生倍感亲切,感受到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