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教案第2页

【教学过程】

学习

阶段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引入 设问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自然选择学说当中有一些关于生物进化观点,这些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有何影响?(课本P112思考与讨论)

回顾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观点 复习并为后面内容打下伏笔 问题

探讨

引出课题 课本P112思考与讨论: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1.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有什么启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哪个方面?

2.19世纪末,严复、梁启超等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作为唤起同胞救国图强的警钟。这一做法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哪个方面?

3.有一本普及进化知识的英文书《Evolution》(Dylan Evans & Howard Selina著,英国出版)中写道:"Science aims to discover facts, but leaves us free to choose our own values."这段话该如何翻译?言外之意是什么?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哪个方面?

  不管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还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都没能揭示生物进化的本质,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关。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在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回答三个问题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当中的平等、爱国、自由。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当中。分析理论的不足,同时引出课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相关概念介绍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考一考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杂草

B.一片树林里的全部成年眼镜王蛇

C.卧龙保护区里的全部大熊猫

D.相邻两个湖泊中的全部鲫鱼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探究活动一:关于基因频率的计算

阅读教材P115第二自然段,计算某昆虫种群中A、a的基因频率?

(已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数目分别为30、60、10)

方法1:根据概念计算基因频率

提示:A的基因频率=×100%

a的基因频率=×100% 或 1-A的基因频率

结论:1.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

2.各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即A%+a%=1

方法2.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

(已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数目分别为30、60、10,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 ,Aa的基因型频率为 ,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提示: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

   a 的基因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

结论:1.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

2.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即AA%+Aa%+aa%=1

考一考

某生物种群中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4%、72%、4%、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

A. 36%和64% B. 57%和43%

C. 24%和72% D. 60%和40%

探究活动二:当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基因频率的计算

  若已知某生物种群基因型为XBXB、XBXb、XbXb、XBY和XbY的个体数分别为a1、a2、a3、a4、a5,试求XB的基因频率。

提示:XB的基因频率=×100%=?

   (结果用a1、a2、a3、a4、a5 表示)

考一考

  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5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500人中,求Xb的基因频率?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278 14 8 170 30

结果:基因频率=b基因的总数/(B+b)基因总数×100%=60/800×100%=7.5%.

①理解种群的概念并结合概念对生物群体是否为种群进行判断。

②学生根据教师介绍理解基因库、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的概念。

③学生进行分析计算,对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说明

④与教师的计算结果进行对照并得出相关结论。

⑤练习反馈

⑥学生进行分析计算,对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说明,

与教师的计算结果进行对照

⑦学生计算反馈结果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并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