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学设计教案
公开课《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3)回忆刚才的统计过程。思考:为什么正确率会这么低?(估计会说出这样几种可能:什么是"机动车"没有搞清;通过这一路口的车子太多,来不及看;车子不是一种一种开过来的,怎么数?......)

  (4)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

  (5)学生交流,相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明确机动车的类型:摩托车、小汽车、货车(包括大、小货车)、客车(包括大。小客车和面包车)。

  ②收集的方法:可以分类数,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提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板书:画"正"字)

  ③合作的优势:当车子太快一个人来不及看、来不及记时,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来完成。

  (6)四人小组再次展开讨论,定出一个分工合作的合理方案。

  [评析:尝试,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为探索问题的解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全体有效参与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合作创新精神,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

  3.第二次统计通过西门路日的机动车数量(教师参与一个小组统计)。

  (l)再次播放录像,学生根据计划安排分工合作。

  (2)小组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

  摩托车:15辆小汽车:24辆

  货车:9辆客车:10辆

  (3)统计正确率,与第一次统计结果相比较。

  (4)思考:从这次练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小结:以后学习、活动时都要有目的、有方法、有计划,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而且正确率高。

  [评析:再次组织统计活动,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

  (二)数据的整理

  1.师:刚才我们收集了不少数据,但它们还只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同样需要进行整理。

  2.根据刚才收集到的通过西门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完成统计图。

  (l)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解题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你是如何解决的?(统计图中只有20个小方格,而小汽车的辆数超过了20辆,这时就用一个小格代表2辆车,再绘制统计图。)

  (3)有错误的同学修改自己的统计图。

  3.练习:第5页练习一第3题。

  提问:

  (l)你能看出图中每格代表多少数量吗?

  (2)你能根据这幅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吗?

  (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统计资料?

[评析:为加强看图教学,教者充分利用教材智力因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