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新人教版)
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新人教版)第3页

经验:一、

(纠"左";)

二、

(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最基本),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三、

(坚持"双百"方针。 )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

(改造旧教育,制定教育方针(毛泽东提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全、半),发展教育事业)

(二)、探索发展道路:

("教育大跃进";20世纪60年代初的教育调整;"文革"中教育遭到严重的破坏)

(三)、教育的春天:改革开放后:

(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的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制定《义务教育法》、启动"希望工程",迎接教育挑战:"211工程")

【探究延伸】

1.回顾中国航天历程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由航空主管部门代管)。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了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钱学森等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 "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1958年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同年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在甘肃酒泉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标志着中国航天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