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新人教版)
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新人教版)第2页

20世纪80年代 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863"计划

 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科教兴国"战略 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 "神舟"5号、6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一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的创造了前提;)

二是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是

(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双百"方针的制定

⑴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生产力水平低,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⑵制定:

1956年, 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实行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⑶成果:

(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三里湾》)

2、、挫折:

(政治运动扩大化;十年"文革")

3、经验教训

教训:

(政治运动扩大化,学术问题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