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第3页

  (2)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2.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指名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

  (1)指导朗读。

  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

  男的(    )地说    姑娘(    )地说

  读时感受盲姑娘的善解人意,感受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感受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更是奢侈而又无望的事情。

  (2)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学生甲: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喜欢我的曲子。

  学生乙:他们又这么穷,买不起票,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3.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1)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哪些词语说明茅屋里的兄妹俩确实太穷?把这些词语画出来。

  (2)贝多芬不仅看到了他们很穷,还看到了什么?

  (3)再次思考: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的?

  (因为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4.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1)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2)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听到琴声,盲姑娘会思考这弹琴的人是谁。因此课文中两个"您"读起来应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作出了判断,弹得这么纯熟,感情这么深,只有贝多芬,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